知識分享 – Bivy

近年大家都為咗追求極致嘅UL,不惜以「屌地」方式露營,但其實有一種叫Bivy嘅shelter都可以做到極致UL,甚至比屌地安全、舒服,今次就由老Hike分享下。

Bivy sack中文應該叫露宿袋… ? whatever,就連英文都可以叫bivy ,bivi , bivvi , bivvy 等等,原型係叫bivouac,本身係法語黎,但後來德語用佢黎表示巡邏意思,簡稱Bivy。因喺戰場上不論地型、環境、時間等原因,冇可能搭建一個營出黎,亦太過招搖。所以前線士兵就會帶Bivy sack上戰場,為休息時間提供一個比較好環境。

Bivy嚴格上都唔可以稱為營,應該叫睡袋比較適合。以前Bivy只係一個防水睡袋套,因為就咁用睡袋訓戶外會令體溫不停流失,更受天雨、蚊蟲等影響,所以就加個防水袋喺外面,去解決以上問題,但又會因空氣唔流通導致Bivy內濕氣過重引致Bivy內發生冷凝。

初時解決方法係將bivy收緊到使用者個面部,留返個窿呼吸同觀察外面,當然依個做法令使用者相當唔舒服,使用者亦唔可以喺Bivy內呼吸,否則Bivy內依然會出現冷凝問題。

後來Gore-Tex嘅出現,令到Bivy解決到一部份冷凝問題,但使用者依然係唔可以將Bivy完全拉上,否則會缺氧同冷凝反應。所以就想到,喺Bivy嘅面部位置改用蚊紗,一黎可以增加通風效果,二黎面部亦唔需要曝露喺外面受蚊蟲影響。但又會出現另一個問題,蚊紗受風影響導致不停拍打塊面,所以又將面部蚊紗位置加繩,然後搵樹枝、雨傘、行山杖等將其吊起,令到蚊紗部份遠離面部,提供更舒適空間。

依家有部份Bivy甚至提供營骨,可以直接撐起蚊紗部份,用起上黎更加似個營。

Bivy最大特色係輕巧、收納細、開收快同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,所以喺惡劣環境或冇足夠空間起營嘅地方如雪山、岩壁上都發揮到佢作用,所以好多極限運動家都會準備一個喺身上而防不時之需。近年仲因為追求極致UL同Bikecamper等,令到Bivy更受歡迎。

如果想選一個Bivy,就要留意返

  • 款式
上面有提過,Bivy大致有兩款,有營骨、無營骨。

有營骨
好處係搭建方便,唔需要搵任何野吊起個bivy就可以直接使用,不過Pack size就會比無營骨略大,亦因有營骨關係所以略重。

無營骨
雖然要搵地方吊起蚊紗,但其實唔吊起都係冇問題,因為危急時根本冇時間攪咁多,加上打開容易,收納速度快,Pack size細,所以以後備營黎講,無營骨版會比較適合

  • 長度
一般Bivy 都有2米以上長,對亞洲人身高黎講應該問題不大,不過唔排除有高佬出現,如果長度唔適合,會相當唔舒服。

  • 物料
因為Bivy就係預咗曝露喺戶外,防水、防風等功能缺一不可,更重要喺係防撕裂,畢竟會直接訓喺地下,如果物料唔防磨,就好快玩完。

除咗以上三點外,當使用Bivy更加要留意以下

  • 睡袋
Bivy 因為防水關係,所以會為營內提供額外5-10℃保溫效果,但依然係唔足夠應付戶外環境,所以都要配合睡袋保溫。如果仲係唔足夠,放個熱水壺或使用太空毯。

  • 睡墊
同普通營一樣,Bivy配上睡袋都係無法提供熱阻,所以一樣要配上睡墊保溫。

  • 防水袋
因為Bivy內只足夠一個人嘅空間,連放個袋入去都做唔到,所以隨身物品如背囊等必定喺營外,如果唔想濕,就要考慮用防水布或防水袋將其他行李保護好,垃圾袋係一個唔錯嘅選擇。

雖然Bivy嘅外觀真係好似屍袋,空間又細,但以後備營或追求UL嘅情況下,Bivy不失為一個好工具,近年仲興起Bivy上再搭建Trap,DIY自己心目中嘅shelter。

Ps. 去沖繩玩,記住搵老hike租車

#知識分享
#户外攻略

FB: 老hike都去camp


留言

熱門文章